中国电影行业状况调查:市场全景与收益剖析

一、引言

  中国电影行业在近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与变革,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作品类型日益丰富。从年度票房数据来看,2024 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为 425.02 亿元,其中国产影片票房 334.39 亿元,占全年总票房的 78.68% 。2截至2025 年 9 月 13 日,大盘票房已成功突破 400 亿大关,仅历时 256 天,相比去年提前了 76 天 。这些数据直观地展现出中国电影市场的活力与潜力。

  然而,在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,电影收益情况却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态势。深入探究电影收益状况,对于了解行业的真实生态、评估投资风险以及为从业者提供决策参考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二、中国电影市场整体概况

  (一)票房表现

  回顾近几年,中国电影票房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。2024 年总票房达 425.02 亿元,观影总人次 10.1 亿 。2025 年票房增长势头更为强劲,如前文所述,不到 9 个半月便突破 400 亿。春节档、暑期档等热门档期往往成为票房的主要贡献力量。以 2025 年春节档为例,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斩获约 154.5 亿元票房,《唐探 1900》《封神第二部:战火西岐》等也取得不错成绩 。暑期档同样表现亮眼,2025 年暑期档票房为 119.66 亿元,观影人次为 3.21 亿,同比分别增长 2.76% 和 12.75% 。

  热门档期与非热门档期票房差异显著。元旦档、春节档、清明档、五一档等上半年重点档期票房贡献率较高,2024 年春节档票房贡献率从 2023 年的 12.3% 大幅增长至 18.9% 。暑期档影片供给充足,但拉新和多频观影情况在部分年份有所波动。而端午档和国庆档有时受影片热度影响,表现欠佳。非档期大盘日均票房较低,2024 年非档期日均票房仅 0.7 亿且呈下降趋势。

中国电影行业状况调查:市场全景与收益剖析

  (二)影片类型分布

  喜剧片在 2024 年表现突出,从春节档的《热辣滚烫》《飞驰人生 2》,到五一档的《末路狂花钱》、暑期档的《抓娃娃》等,均受到广泛青睐,贡献了全年 36% 的票房 。犯罪片和惊悚、恐怖片也有出色成绩,如《默杀》斩获 13.51 亿票房,《异形:夺命舰》凭借 7.86 亿总票房挤进年度进口片票房前三名。

  一些新兴和小众类型影片也开始崭露头角。2024 年舞台纪录电影《张杰曜北斗巡回演唱会》《只此青绿》、纪录片《里斯本丸沉没》《再会长江》、越剧纪录电影《新龙门客栈》等在票房和口碑上都有不错表现,反映出观众对题材新颖影片的需求 。

  (三)观影人群特征

  从年龄分布来看,影院观众平均年龄连续 4 年上涨,2024 年票房前十影片中,仅《默杀》和《异形:夺命舰》受众偏年轻 。在性别方面,女性观众占比达 58%,且女性观众是女性议题影片的绝对核心受众,年轻女性对该类影片关注度更高 。

  此外,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从 2023 年的 44.1% 提高至 2024 年的 45.1% 。抖音电影兴趣用户分布较多的城市也偏二三四线,这表明下沉市场在电影消费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,成为拉新的重要来源。

  三、国内电影收益详细分析

  (一)成本构成

  电影制作成本涵盖多个方面,包括剧本创作、拍摄设备租赁、场地取景、演员薪酬、后期制作等。对于一些大制作的商业电影,演员薪酬往往占据较大比重。特效制作也是成本高昂的部分,如国产奇幻视效片在视效层面的投入巨大。2024 年一些国产奇幻视效片虽在技术上进行了创新尝试,但整体市场反响还有提升空间,这也反映出高成本制作不一定能带来相应的高收益 。

  宣传发行成本在电影总成本中的占比也不容小觑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,电影宣发手段日益多样化,从传统的海报宣传、媒体报道,到如今依托短视频平台的营销推广,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。以 2024 年为例,抖音电影兴趣用户数量众多,许多电影借助抖音平台进行营销,478 万 + 的 UGC 用户参与电影相关视频内容发布。但这种宣发投入能否转化为票房收益存在不确定性。

  (二)收益来源

  票房是电影最主要的收益来源。以 2024 年票房排名靠前的影片为例,《热辣滚烫》《飞驰人生 2》《抓娃娃》等影片凭借精彩的剧情、强大的演员阵容和有效的宣发,获得了较高的票房收入。然而,并非所有电影都能在票房上取得成功。在众多上映的影片中,大部分影片票房表现平平。2024 年全年城市院线净增银幕数 4658 块,银幕总数达到 90968 块 ,银幕数量的增加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,许多影片难以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高票房。

  非票房收益包括版权售卖(如网络播放权、电视播放权等)、衍生品开发、品牌合作等。一些热门电影通过将版权卖给视频平台,可获得可观的收入。衍生品开发方面,一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 IP 电影,如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,其周边衍生品如玩具、服装等也能带来一定收益 。但总体而言,非票房收益在国内电影收益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,且并非所有电影都具备开发非票房收益的潜力。

  (三)收益数据分析

  通过对大量电影项目的收益数据统计分析发现,只有不足 7% 的电影获得正收益。这一数据反映出电影行业高风险的特性。从票房分布来看,少数头部影片占据了大部分票房份额。2024 年共有 79 部影片实现票房过亿,而这 79 部影片在全年上映影片中占比较小,大量影片票房未能过亿,甚至部分影片票房惨淡。在成本与收益的对比中,许多电影由于制作成本和宣发成本过高,即使获得了一定票房收入,仍难以实现盈利。例如,一些中小成本电影虽然制作成本相对较低,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,宣发难度较大,无法有效吸引观众,导致票房不佳,最终难以盈利。

  四、影响电影收益的因素

  (一)内容质量

  一个好的剧本是电影成功的基础。具有新颖情节、深刻内涵和强吸引力故事的电影更容易获得观众认可。如《年会不能停!》跳出俗套,借喜剧讲述职场 “套路”,收获主流观影群体广泛共鸣。而一些剧情平淡、逻辑漏洞多的电影往往难以吸引观众走进影院。

  电影制作包括拍摄手法、画面质量、特效呈现、音效配乐等方面。高质量的制作能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。例如,《封神第二部:战火西岐》在特效制作上投入巨大,为观众呈现出宏大壮观的神话场景,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。

  (二)市场推广

 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有效的宣传渠道和策略至关重要。短视频平台已成为电影营销的重要战场,通过创意短视频、话题营销等方式能迅速吸引观众关注。《哥斯拉大战金刚 2:帝国崛起》通过抖音营销将怪兽拟人化、玩梗本土化,主话题播放量超 36 亿 。而一些电影由于宣传渠道有限或策略不当,导致影片上映前关注度低,影响了票房表现。

  合适的档期也能为电影带来更多观影人群。春节档、暑期档等热门档期观众观影意愿高,影片排片率也相对较高。但热门档期竞争激烈,若电影自身竞争力不足,也难以在众多影片中突出重围。而选择非热门档期,虽然竞争相对较小,但观众观影需求也相对较低,需要电影具备独特的吸引力来拉动观众。

  (三)观众需求变化

  观众的观影偏好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。近年来,观众对情感共鸣类影片的需求逐渐增加,票房占比升至 59% 。同时,观众对于影片类型的多元化需求也在增长,小众类型影片开始有了一定市场空间。电影创作者需要紧跟观众偏好变化,调整创作方向。

  观众消费观念的变化也会影响电影收益。2024 年观众消费趋于理性,在旅行、娱乐、外出、服装等方面支出有一定比例减少 。这使得观众在选择电影时更加谨慎,更倾向于选择口碑好、质量高的影片。

  五、结论与展望

  综合对中国电影行业市场概况和收益情况的分析可知,尽管中国电影市场在票房规模、观影人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,但电影收益状况并不乐观,只有不足 7% 的电影能够获得正收益 。电影行业面临着制作成本高、市场竞争激烈、观众需求多变等诸多挑战。在这种情况下,电影从业者需要更加注重内容质量的提升,精准把握市场推广策略,深入研究观众需求变化,以提高电影的成功率和收益率。

  未来,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,有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电影收益状况。一是持续推动电影创作的创新与多元化,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。二是加强电影产业链的完善,提高非票房收益在电影总收益中的占比,如进一步挖掘衍生品市场潜力。三是借助科技发展,提升电影制作水平和宣发效果,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观众分析。通过这些努力,中国电影行业有望在保持市场活力的同时,实现电影收益结构的优化和整体收益水平的提升,迎来更加健康、可持续的发展。(王雷)

 

精彩推荐